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国之路。 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 的新局面,把中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人才战略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才资源发展的总体谋划、总体思路。中国的人才强国战略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着眼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全面提高人才的基本素质,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是着眼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广纳人才,为我所用,通过提高政策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这一战略,要按照人才发展战略规定的原则,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
关于中国人才战略的基本内涵,从总体上看,可以划分成5个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 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人力资本是国民通过学习和培训在人才个体身上形成的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的。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行人力资本投资优先战略,大力投资于国民教育和促进国民身心健康的各项事业。中国是世界上国内投资率最高的国家,投资率达到GDP的42%,但其中大部分属于物力资本(厂房与设备)投资,而人力资本(如R&D、教育、公共卫生等)投资却明显偏低。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势必将改变投资战略,不断扩大对国民教育、全民健康和社会保障的投资,建立遍及城乡的教育网络,从而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