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在永和镇西侧约2公里长、1公里宽的范围内,废窑累累,瓷片和窑具俯拾皆是。现今永和镇仍残存着一条条匣钵和窑砖铺砌的长街古道,这一带就是古“东昌”县县城的所在地。东昌地属吉州管辖,故名为“吉州窑”,又称为“永和窑”。
- 永和地理位置优越,水运发达,往上游的南边为泰和县,往下游的北边距庐陵郡县治所所在地(今吉安市)仅十余公里。唐代初年宰相张九龄将大庾岭凿通后,珠江与长江得以联通,水量充沛的赣江遂成为古代“黄金水道”,汇入了全国骨干交通网络,位于赣江西岸的永和自然也就成为赣江繁忙水运通道上的一个重要码头。溯江而上,可达泰和、万安、遂川、赣州、广东,然后从珠江出海,到达东南亚、中亚;顺江而下,可达吉安、樟树、南昌、九江,然后进入长江,再可出海,到达东北亚。同时,赣江又与禾水、蜀水、泸水、富水等各支流相通,从永和可到达江西乃至附近各省腹地。
- 同时,水运的发达,也造就了造船业的发达。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时期,赣州、吉州两地造船量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宋代工匠已掌握了当时全国第一流的造船技术,当时已经能够建造“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载重“二千斛”的大型尖底海船。宋代船舶设备和航海技术取得很大飞跃,包括掌握了抛泊、驾驶、起碇、转帆、测探等一系列方法,大大提高了航运效率。由此,吉州窑瓷器得以通过便利的水路交通网络,销往大江南北与海外各国。
- 吉州窑地处约北纬27度,东经115度,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吉安县东南隅,位居禾水汇入赣江的冲积扇平原,这个地区气候温润,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属“鱼米之乡”,有足够的粮食可供数千户人家。
- 同时由于地质构造特别,永和本地的丘陵以及赣江对面青原山的凤冈岭上,蕴藏着大量的瓷土资源。南宋名相、永和人周必大在其《闲居录》记载了他到鸡冈山旅游所见闻:“遂上鸡冈,永和之朝山也。窑泥皆仰给于此,遇地脉可凿,蹑阶以入,深至数十丈。初取皆细泥,见风乃凝如白石。一穴尽,即他之山为之,盖不知几百年。”又,1982年考古发掘证实,吉州窑遗址附近大量水塘均是当年取土作器所形成。丰富的瓷土资源,保证了吉州窑经久不衰。
- 吉州窑地理环境优势还体现在森林覆盖率高。永和地处丘陵地带,山岗起伏,森林资源丰富。而且,永和地区盛产松木,这种富含油脂的松柴作为燃料,具有能量多、火力高的特点,恰好迎合了吉州窑运用龙窑烧制出各类神奇窑变瓷器的需要。永和宋代时期就有“三市六街”,其中就有专供木柴交易的“茅草街”。
|